首页 > 穿越大明我殖民全世界 > 第12章 文官之心,狠毒无比

我的书架

第12章 文官之心,狠毒无比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詹徽此刻咬牙切齿,满心愤恨。原以为能整治陈寒,结果反被算计。但他老练狡猾,强忍痛楚,开口道:“陛下,文官与武勋集团不同,我们只能捐出一千贯,聊表心意。”
文官们连忙附和。
“我们愿捐出一千贯。”
“我们愿捐出一千贯。”
朱元璋闻言,惊喜交加。
朝廷国库空虚,毕竟连年征战,北伐耗费巨大。
尽管他通过郭桓案查抄富户,以及疯狂印制货币,获取了不少财富。
但所剩无几。
如今听闻文武百官在朝堂上共捐出近三十万贯,他惊喜万分。
他原先为安置众多流民的资金问题头疼不已,
没想到陈寒此举无意中为朝廷省下了一大笔。
虽三十万贯对数万流民只是杯水车薪,但总比没有强。
因此,朱元璋心情大好。
"行行行,各位大人,你们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同心协力应对眼前的危机,这才是我们君臣应有的担当。"朱元璋满心欢喜地赞扬道。
紧接着,詹徽开口提议:"陛下,微臣尚有一策。"
文官们心头一紧,心想你这老狐狸最好别再出什么馊主意了。
再这样下去,万一陈寒反手一击,我们这些人的口袋里可没剩多少银两能拿出来了。
朱元璋看着这位不走运的大臣,暗自思量,那就说吧。
"看来詹尚书确实心系天下苍生,说来听听。"
詹徽瞥了陈寒一眼,提议道:"陛下,仅凭我们这些大臣的捐献,对于目前的流民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
"微臣听说,还有数以万计的流民正朝京城而来,不如动员城中的富豪和商人慷慨解囊,唯有如此,才能妥善安置这批流民。"
陈寒闻言心中一沉,深知这不是什么好事。
然而朱元璋眼中闪烁着光芒。
他是什么样的人,这辈子最痛恨两种人,一是贪官,二是奸商。
在他看来,官员和商人没几个正直的,因为他年轻时深受这两类人的欺凌。
因此,能从这些富人和官员手中敛财,他是乐此不疲。
立刻应允道:"对对对,詹尚书的建议实在中肯,陈御史,速速让那些富豪和商人捐款。"
陈寒心中叫苦,这看似良策,实则隐患重重。
那些富豪和商人本也是百姓,遇此大难,理应由朝廷出资安置,这是朝廷的职责所在。
若其中有良心发现者主动捐款,那是他们的高尚情操。
但朝廷若强行要求,无异于掠夺,定会丧失民心。
而作为主要官员,执行这样的命令,恐怕会被众人唾弃。
詹徽这老狐狸看似分担了他的压力,实则设了个陷阱让他往里跳。
朱元璋可不是一时冲动答应的,难道他不清楚其中的隐患吗?
他很清楚,只是想借此考验陈寒,看看他在这件事上如何应对。一旦处理不当,便有了责罚陈寒的借口。
为了避免陈寒拖延,朱元璋立即宣布:"灾情紧迫,陈御史,速速着手安排吧。"
"官员们的捐款事宜既然已承诺,谁敢推诿,便是阻碍安抚流民,到时候休怪朕无情。"
说完,他转身离去。
……
文官们离开奉天殿后,纷纷围住詹徽。
"詹尚书,你怎么回事?被他榨干了钱财,还帮他出谋划策?"
"没错,让他无法完成任务,被陛下责罚才好呢。"
"没错大人,这次您不能因为他是您的下属,就过分庇护他。"
"一千贯钱,我得积蓄多久才能凑齐,现在捐出去,我的心都在滴血。"
官员们纷纷抱怨,詹徽却冷笑:"各位,你们以为本部长会如此慷慨吗?"
嗯?
官员们顿时好奇起来。
"告诉你们,这家伙从我们这里榨取了这么多财富,怎能让他逍遥自在?"
"让他成为掠夺富绅的钱袋,他难道不怕被那些人的唾沫淹没?"
"这不是什么美差,各位想想,我说得对不对?"
他一提醒,文官们立刻茅塞顿开。
他们纷纷附和:"对,对,对!"
"高明,实在是高明,部长大人,是我们见识短浅了。"
"这种借他人之手除敌的策略,用得恰到好处。"
詹徽再次抚须道:"各位,这家伙可以说是建国以来,我们文臣面临的最大威胁,必须除之而后快。"
"各位,此时还犹豫不决,就是在自寻死路。"
文官们点头称是。
"是的是的!部长大人说得对。"
"我们绝不会退缩。"
"为了大明,我们必须与这小子斗争到底。"
詹徽又说:"所以,如果各位真想扳倒他,就必须遵从本部长的指令,各位没有异议吧?"
文官们纷纷点头,"部长大人,请直言,您还有何妙计?"
"我们唯您马首是瞻,此人不除,我心难安。"
詹徽颇为满意:"好,那我们就给他来个狠的。"
"目前京畿附近的流民不过数万,他尚能安抚,但若西北的所有流民听说在京都有生路,流民数量恐怕远不止这个数目。"

这话一出,众人心照不宣。
离开奉天殿后,陈寒的脸色并不好看。
尽管从文武官员那里筹得了一些钱,但他清楚,仅京城周边的难民数量就难以估量,这点钱不过是杯水车薪。
文官集团已经公开表示要与他对抗,想必是因为立储之事彻底触怒了他们,因此他们会不择手段地找他的麻烦。
硬着头皮接受这项任务,可能是祸,也可能是福。
陈寒在现代就听说过不少救灾的方法。
单纯用钱购买粮食救济百姓,多少钱都不够填补的。
但有一种方法,既能救助百姓,也能让朝廷从中获益。
因此,陈寒在决定接手这项任务时,就已经想好了对策。
只是他必须提防文官集团在背后搞鬼。
朱允熥送皇爷爷至乾清宫寝室后,匆忙返回。他在奉天殿外的凉亭中坐下,满面忧虑。
“贤侄,现在看来,那些文官似乎已经把我们当作目标了。”
蓝玉和其他武勋贵族经历风波后,学会了冷静应对。
王弼,定远侯,沉声道:“他们的意图显而易见,因为没有皇长孙殿下支持你成为皇太孙,他们失去了制约武将的筹码。”
“现在,他们自然会把所有的指责指向你。”
景川侯曹振性情急躁,猛地拍了一下石桌,“这些迂腐之辈,若在战场上,我第一个对付的就是他们。”
蓝玉立即挥手制止,“现在不是发泄的时候,我们应该听从贤侄你的打算。”
陈寒向蓝玉行礼:“表叔,您别再用‘先生’称呼了,我们毕竟是亲戚。”
蓝玉摆手道:“虽有亲戚关系,却疏远得很。我惭愧,你父亲临终前将你托付于我,我未能好好照料你,反倒是你救了我全家。你是我的再生父母。”
“所以,你配得上这个‘先生’的称号。”
蓝玉这五人,虽然粗犷,却也坦诚。你对他们好,他们就对你好,不像那些文官,心思曲折复杂。
陈寒转向皇太孙,回到正题,“目前我们确实面临严峻挑战,所以殿下,回去后,请做两件事。”
“先生请讲!”朱允熥回应。
“首先,请求陛下批准设立商务司。”
皇太孙问:“什么是商务司?”
陈寒解释:“它负责统一管理商业活动,特别是财务交易。”
“不是有户部清吏司吗?他们擅长管理财政。”朱允熥问。
陈寒答道:“这次需要专门机构处理,户部的流程走完,可能事情都已经耽误了。”
“现在我们要在户部下设立一个新的五品衙门,暂时管理赈灾款项。将来是否持续,要看具体情况。”
“你必须向陛下明确,无论是朝廷官员募集的资金,还是我未来在民间募集的钱,都要专款专用,只用于这次的救灾行动,不进入户部账目,也不入国库。这一点必须向陛下讲清楚,否则后续会有许多纷争。”
尽管皇太孙不清楚陈寒的具体计划,但朱允熥还是记下了这些。
随后,陈寒转向蓝玉等人:“国公爷,侯爷们,你们能调动多少军户?”
蓝玉思考片刻:“我手下约有两千军户,大部分在京郊,我能自由调动的大约五百人。”
“但他们不能参与战斗,不能离开京郊,也不能随便参与私人交易。”
景川伯、定远伯等几位贵族,各自能调动大约一百至三百人的力量。如果他们联手,恐怕在京师周边能动员的军户足有一千之众。
陈寒心满意足:“这就足够了。”
“请国公爷和诸位伯爷从你们的军户中挑选出五百到六百名强壮劳力,等待我的命令。”
蓝玉等人应道:“此事没有问题。”
随后,他转向朱允熥:“太孙殿下,第二件事就与此相关,你需向陛下明确,允许我动用京郊卫所的军户,以维护秩序,同时进行必要的劳动。”
在朱元璋面前行事,切勿引发他的疑虑,尤其是调动如此数量的军户。
一旦被他疑心,那可不是开玩笑的。
皇太孙朱允熥点头道:“好的,先生,我立刻去向皇爷爷禀明。”
陈寒立刻制止他:“慢着,太孙殿下,有些话我要叮嘱你。”
“你向陛下转述时,不要说是我的主意,要用你自己的口吻提出这两点,明白吗?”
朱允熥一时没反应过来,蓝玉他们都是武将,更不理解其中的深意。
陈寒解释:“陛下期望他的孙子能够独立思考,聪明懂事,机智灵敏。”
“微臣也是这样期待的,但你现在还欠缺火候。我会逐步引导你思考,将来你才能逐渐成长,懂了吗?”
朱允熥听完,仿佛被电击一般,深受感动。
他退后两步,向陈寒深深鞠躬:“感谢先生为允熥考虑得如此周全。”
“去吧。”陈寒吩咐道。
朱允熥兴高采烈地离开了。
陈寒安排完这两件事后,对蓝玉等人挥手示意:“大将军,各位伯爷,我们现在就开始行动。”
……
奉天殿。
听完朱允熥的汇报,朱元璋既惊讶又欣喜:“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
朱允熥有些紧张,但仍点头:“是的!”
哈哈……
“好!非常好!能提出这样的好主意,聪明的孙子,你说得对,灾情如火,设立单独的商务司,可以避免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