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麒麟儿 > 第158章 第 158 章

我的书架

第158章 第 158 章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说来, 等到出孝之后我打算在城郊买一园墅,如今正好着人四处寻一寻。自然你在建邺走动的多些,可有何提议?”许盈话音刚落就引来了罗真侧目。

“此事应在其他人身上都是无谓, 唯独若冲你作此发声, 却是从未想到的。”罗真这话是脱口而出的。如今居住在建邺及其周边的势族, 无论是本地的, 还是侨居的,本质上都是贵族地主阶级,一个个地主老财!

地主老财哪有不喜欢土地的!或者说,在这么个封建社会,哪有不喜欢土地的!

从根本上来说, 现在侨居势族和本地势族逐渐显露出来的矛盾中, 土地上的问题就是之一!土地就那么多,你多一些我就要少一些。这可不是一个小民, 一家一户不过几十亩, 甚至不到。若让一个势族去侵占土地, 千亩万亩?他们都不说‘亩’,而是说‘顷’。

千顷!万顷!

现在江南土地多,但别说真正肥沃的、现成的土地是有限的, 就算是开发条件好的土地也不是到处都有的,也不过利益相关之人为此斗的乌眼鸡一样。

但在罗真的印象中, 许盈并没有这等毛病。虽然他在豫章郡的时候也购置土地,但看得出来他在这方面的热情并不高涨。比如甘蔗园, 那就是为了生产蔗糖提供原料而已。又比如清溪庄园, 当时也是恰逢流民糜烂,一半是东塘庄园土地不够用了,另一半是为了做好事, 收纳流民,这才开垦起来的。

若是许盈有心扩展手头的土地,他当初人在豫章的时候有太多机会了!手头的地产绝不止现在这些!

相比起土地,许盈更喜欢一个又一个的作坊。

不像别人,庄园里的作坊是为了和庄园产出配套,庄园是根,作坊是末。许盈这里恰好掉了个个儿,作坊才是本,庄园反而成了唱配角的那一个!许盈往往是营建作坊有了结果,这才在土地上种植原材料!

表面上看,两者最终的结果没有分别,实则天差地别!许盈很多时候并不在意自己的庄园能不能满足生产,就算不能满足,他也能从别的庄园买到原材料!只不过有些原材料他不想受制于人,所以自己也得准备一些而已!

相比之下,他在土地上就没有那么扩张性了。

这一点,总能够‘见微知著’的罗真自然能够看出!

过去并不很在意土地的许盈,现如今人还没出孝呢,首先记挂的就是让人在建邺周边置办一座园墅,这也太反常了!

事出反常即有妖!这话还是许盈和他说过的呢!

面对罗真狐疑的表情,许盈只能解释:“我置办园墅和他人不同,本意是打算在建邺城郊营建一所别苑,作为日后乡间闲居,又或者招待好友的所在这建邺城中声浪滔滔,居住在此难得适意啊!”

来到南方之后,随着南渡小朝廷站稳脚跟,许氏也逐渐适应了在江左的生活。适应之后,第一件重要的事不是整治自家宅园,毕竟自家现在的居所朴素归朴素,总归是够用的。身为族长的许勋死了不到两年,这就开始虚饰浮华起来,也不像样子。

第一件事其实是购置土地!土地对于这年头的贵族来说立身之本,是支撑势族百年煊赫、千年不倒的根基!没有土地,就算是势族也长久不了!既然许氏打算在南方立足,短时间内也看不到北伐中原的希望,那在南方置地,维持家族上下的生活,就是很有必要的了。

首选是在丹阳和京口寻摸合适的土地,丹阳郡毋庸多说,建邺本就是丹阳治所所在,如今建邺升格为南渡小朝廷的国都,丹阳地位自然随之提升!非要说的话,整个丹阳就是扩大版的国都,是国都的后花园!

京口则连接了三吴和建邺,除了其作为建邺北方屏障的作用外,最大的用处就是转运来自三吴、东南的货物,用来供应京师。

所谓‘三吴’,其实就是吴郡、吴兴、会稽三郡,这是江左精华所在,也是支应建邺日用消耗的大后方!只不过从三吴到建邺不能直接水运,因为到了临近建邺的一段江水汹涌,船只佷容易漂没。京口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七国争雄时的吴大帝令人修建了一段京口至于建邺的运河,从此三吴、东南的货物入建邺从此转运,漂没之事就没有了。

买丹阳的土地是为了耕种,买京口的土地一部分是为了耕种,另一部分则是为了兴建货栈、码头、作坊等等,这都是势族们比较擅长的生意——相比之下,行商的利润最高,却不是势族擅长的,也很少有势族会经营这个,就算经营也是浅尝辄止,规模不大。

只不过许氏的想法虽然很好,事情却很难办!

江南虽然土地有多、地广人稀,但在江左一片,其实没有多少剩余的土地。好的土地早就被南方势族占了,至于差的土地,人家不稀罕要,现在侨居江左的北方势族也很难看得上。

这可不是简单的挑剔,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一亩地影响收获的最大因素就是地利!良田、中田、下田,收获差异巨大不说,对于耕种者来说需要费的心力也不是一回事。良田就是‘多快好省’的代表,下田则投入大、收益小,稍遇灾荒年景,别说是收益了,别倒赔进去就阿弥陀佛了!

一般来说,势族都是优先占据大片大片的良田的,做到这个以后才会考虑将中田、下田也收入囊中。

这就好比后世一家做实业的企业,只有低利润的订单不算什么,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稳定的生意!可怕的是只有低利润的生意!真要是那样,企业迟早被拖垮!所以企业至少要低利润的订单和高利润的订单搭配着来!

现在本就是拓荒之时,救急的时候最需要的就是良田了!收入手中的若是中田、下田,反而不利于许氏生存。

而且如今又哪里是一个许氏需要在丹阳、京口置地呢——京口还好一些,作坊、货栈之类用的土地本就不多,想想办法总能弄到,丹阳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侨居江左的势族们都在打量着丹阳的土地,丹阳又哪里还挪得出那么多良田!

许氏如今只在丹阳置办下了一座一百顷不到的庄园,这面积其实不算小,但以现在对土地远称不上‘精耕细作’的经营模式,完全不能理解为明清时的百顷土地。算上许氏族人落脚建邺的数量,这其实很不够。

而且这也不是立刻就能收获的庄园,虽然土地还不错,但确实需要开荒的生地。

没办法,许氏只能再往丹阳郡左近寻一寻,又置办了两三处庄园,都是面积在二三十顷的那种。这是很大的一片土地,但对于此时的势族来说却又不算了——许盈记得,自家在老家汝南拥有大片开垦多年的良田,汝南及汝南附近,属于许氏的庄园零零总总总有二十来处,这还是不算那种一两顷的族人‘小块土地’的结果。

其中大庄园,一处有几百顷,小庄园也有十几二十顷,许氏名下的地产也是几千顷了。

明清时期的地方大族也有所谓的‘千顷牌’‘万顷牌’,那个时候还精耕细作了呢!可见,这个时候作为地方大族的许氏名下几千顷土地,算不得惊世骇俗,与许氏差不多的势族也大抵如此!

这一点看历史上王导子孙分散继承的土地就可以窥知一二了!算起来王丞相明显土地也至少上千顷了!虽然王谢是东晋朝廷之肱骨,早期更是有‘王与马,共天下’之说,王导的身份地位在众臣之中无人能及,但也得考虑到王导家族是北方南来的侨居势族!

这些土地是来到南方以后重新积攒的,和原本在北方时经营数代的产业不能比,和南方的‘坐地户’也不能相比!

看着这‘寥寥’土地,许章叹息了许多次许盈在草庐守孝也曾听说过这件事,心里虽然理解,但总觉得怪怪的——按照‘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说法,他家就是典型的‘富者’,可以说是非常‘反动’了。

不过身处封建社会,还是中古时代到来以前,这样的事实在没甚好说,大家都是如此、从来如此。

这些事务之前没有找到许盈头上,因为他年纪小,又在孝中,没有用这些事打扰他的道理。

而如今的建邺,侨居势族中,许氏已经算是上上之选了!真要说日子宽裕,大家都不宽裕,就连袁氏也要为了这些事焦头烂额。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许氏得到了许盈他们这一房的‘资助’。

当初许盈去到豫章安家落户,虽然是为了家族保存火种,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但并没有让家族出钱!毕竟,挑选的是许盈,而不是直接安排另外哪一房,这已经足见许勋的‘私心’了。

有了私心,在做事的时候就难免心虚,许勋又不是差那一点点钱的人,所以许盈在豫章的东塘庄园,用的是他们那一房的私产——大家族虽然有许多共产,但各房也是有许多私产的!

倒是之后寄送到许盈那里,令许盈暂且保管的财物,一部分是族□□产(另一部分,有些是他们一房的私产,也有一些是杨氏的嫁妆。杨氏只有许盈一个孩子,凡是她有的,自然也只能补贴许盈)。

这样一来,许盈在豫章这些年置办下来的产业虽然算不得他个人所有(并没有兄弟析产分家),但也算是他们一房的私产!

虽然是这样,许盈他们这一房也不可能眼见得其他房的族人生计困难而不管,所以许盈守孝这段时间也是处理了很多相关庶务,一直以自己的收入帮助族中穷困者!

除了没有生计、十分穷困的,许盈帮着置产兴业,其他各房得到许盈的帮助都算是‘借’的,所谓亲兄弟、明算账。但即使是这样,对于许氏阖族来说也是难以估量的帮助!

说是借的,其实只是许盈不想让族人‘借上瘾’,直到‘借成习惯’而已!至于借出去的钱财、货物能不能还回来,他其实并没有太多想法。愿意还的就还,不愿意还的——话说,以这个年头的道德要求,同族有通财之义,对方若真的生活艰难,许盈也不可能苦苦逼债啊!

这倒不是说这些族人就占便宜,对于一个势族来说,嫡□□一房对其他房是具有支配力的!如若不是这样,许氏现在也不会齐齐整整地出现在南方了!很多时候,旁支都要无条件接受嫡支的安排,为了保护嫡支的利益,旁支经常是第一道风口。

权利与义务从来都是相对的,甚至对于许盈这个‘嫡支’来说,权利是偏向他的。

许盈为许氏在建邺、豫章两边安顿都提供了不小的帮助,要钱给钱、要货给货,说是借的,却从一开始就没说过利息之类的——对于侨居在南方的北方势族来说,眼下就是最难过的一段时间,只要度过了这段时间,日子总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但关键是,眼下这一重难关太难过了!

而且,对于侨居的他们来说,也是时不待我啊!这段时间还能抢个先机弄一些土地,可以想见,随着时间推移,这种事会更难!当下还有不少北方势族接连南下,他们也要争夺土地,一方面他们也属于侨居势族,是天然的盟友。另一方面,到时候也会成为竞争对手!

这个时候就看出许盈的帮助有多么重要的了,至少让许氏能够没有这方面的忧虑,不用找到合适的土地了,却没有资本将其收入囊中。

不过置办土地、消化土地本来就是一个需要漫长时间的工作,所以虽然心里不满,许章等许氏族人却还算心态良好。而不是像某些日子越来越难过,连势族体面都难以维持的家族,甚至考虑到要不要返回汝南、颍川了!

这当然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如今汝南、颍川一带也是遍地烽火。且不说一路北上有多少危险,就算是回去了,要面对怎样的困境也未可知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好的可能性要远远低于坏的可能性。

但由此也可知,某些南来势族的日子颇为窘迫了。

许氏热衷于置办地产,许盈却对此兴趣不大。他很清楚建邺附近,甚至整个江左都不太好弄到大片土地,所以就算他为了保障原材料的供给,打算购置土地,也只会在豫章一带想办法。

眼下要置办的园墅,其实就是小型别苑,类似于乡间别墅,只不过就是规模比后世的乡间别墅要大不少。

这也是许盈为了自己方便想的主意,他人在建邺,很多事又没法完全暴露在众人目光之下,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私人空间’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有的时候建邺也确实太喧嚣吵闹了一些,避开去到乡郊,倒也不错。

搞清楚许盈的想法之后,罗真随口就介绍了一番城郊土地交易的情况——罗氏自然也想在建邺附近置产,只是这件事真的很难办,所以一直都搁置着,只有罗真几个罗氏‘先锋队’在家族的要求下稍微打听过一些消息。

“建邺左近庄园、田墅不少,然而所求者众,恐怕难求!”罗真说的很直接,他和许盈也没必要在这等小事上藏着掖着。

自古以来,京师附近的田地都是很贵的!而所谓京师附近的田价,也就是一个‘价格’而已,偶尔地位对等的普通老百姓可能会老老实实按照这个价格交易土地。但对于要大量购置的贵族来说,才不会那样做!

事实上,真的公平交易也做不到!

一亩地一金、十金,这是自古京师附近常见的价格,而贵族们获得土地,起步至少几百亩吧?多的话,都是用顷来计算!就算不像在地方上那么豪气,动辄几十顷土地,那也是很多了!

随手拿出几百金、几千金,这对于贵族来说也是非常肉痛,且很难做到的事。

贵族的产业当然不止这么些钱,但拿出来购地的肯定是活钱。后世几个亿估值的企业,账面上的流动资金有没有一千万的流动资金还两说呢!这年头的贵族都喜欢囤积财产,不至于像后世那样,但囤积的财产里面也有很多本来就不是钱币金银和绢帛这些可以直接用于交易的。

对于贵族来说,大多采用的是侵吞谋夺之类的手段,有些时候这些手段不止对小民使用,对付其他贵族也会使用。

所以,市场上京师附近的地价真的就是一个数字而已,有这么个数字挂在那里,真的如此交易的人很少。而且就算是有钱,想要以此等价格大量收地也几乎不可能——小民土地零散,其他地主豪强之流,如果不是破产败家了,也没有因为人家出了高价就卖地的道理。

那是做生意的思维,不是此时地主豪强的思维。

“这倒是不难。”许盈做了个‘一点点’的手势:“我只需一点点土地,几百亩也就够了。大多也不是用来耕种,所以也不拘是中田、下田。”

还真是‘一点点’啊要是后世搞土地开发的听到几百亩就是‘一点点’,恐怕会呛到!除非是承包荒山,不然谁也没法说几百亩是‘一点点’。

但在这个时候,许盈这话一点儿毛病都没有。罗真轻轻颔首:“若是如此,事情倒是简单了。”

建邺附近的土地金贵,但也总有荒地。若是许盈所求不多,也不拘于良田、下田,那倒是选择面一下广了起来——不过,许盈既然这样说,罗真也猜到他这是要营建一所园林别馆了。

此时的庄园分为两种,一种是占地面积广大,以生产为主,兼做主人居住之用。另一种则占地相对较少,虽也有生产之用,但主要是在此修建房舍、营建景观,居住的功能更大一些。而在后者的审美情趣,可以说奠定了重过山水园林的基础。

后世的贵族园林其实一直流淌的是此时这一套基因。

许盈要的地不多,对田地好坏也没有要求,显然是要做后者。

只是这样的园林别馆也有自己的要求——最好是能够依山傍水,一眼看过去山清水秀。不然在光秃秃的一片粗糙荒地上,一座园林别馆再怎么用心营建,那也不能看啊!此时的园林都是与自然山水结合的颇为紧密的。

好在这是江南之地,又在建邺,周围无他,就是山多、河流湖泊多,周围一圈都是呢!想要挑个能造园的地方,本身并不很难。

之后在许盈的吩咐下,自然有许氏的奴仆管事去办这件事。等到除服之日后,这件事也正好有了个章程,只等许盈决断——下面的人已经寻访了好几个合适的地方,但具体要哪一个,还得看许盈的想法。

许盈除服之后脱下了孝服,换上了一件圆领青袍,发髻上裹了一条朱膘色幅巾,并不用冠帽,穿着一双葛布履就走了出来。

杨氏见了只是笑:“你这孩子太不讲究!”

这时许直和许巧也换下了丧服,过来一起拜见母亲,他们的妻子自然都在杨氏这里陪着。此时最活跃的陈氏就笑道:“四弟这般才好呢!清举爽朗,又不妖冶。看看三弟,他未免老成,如今建邺城中谁家子弟还这般打扮,乍一看还以为是元和年间的老人了!再看看若屈,他倒是紧跟建邺风尚,但未免失之于轻佻。”

如今建邺,或者说华夏大地上,势族群体中的年轻人,大都有‘服妖’的风气,即衣裳服饰风气变化剧烈,以至于新出的衣服陡然变化,让老一辈的人觉得这是奇装异服。另外,男子还有描眉敷粉、熏香之类的习惯——这也算是国势衰颓之下,很常见的一种异象吧。

用科学一些的解释就是,往往王朝末期,审美观会越发趋向华丽、纤弱——因为此时贵族的财富也到达了巅峰(土地兼并已经是极限),贵族更能负担价格高昂的饰物之类,而且无论男女都是如此。

这大概也是后世拍摄古装剧,大多都喜欢用王朝末期的风格套用整个王朝的原因吧,这是无论中外都有的习惯毕竟那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