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寒冰之地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驯兽面具
:上品法器
:驾驭、掌控飞禽走兽
:佩戴后能与万千飞禽走兽进行精神交流,并能驾驭、控制它们。
看到这些文字,林新的内心震撼不已。
他没想到,这金色面具竟是神器,且具有控制飞禽走兽的能力。
这类神器通常为西南部的巫人或巫师所用。
听完陈晓雅的话,林新满腹疑虑地问:“陈小姐,你说这东西是你父亲寄给你的?”
陈晓雅轻轻点头,“没错,怎么了?你这表情,是不是这神器面具有什么秘密?”
林新沉思片刻,回应道:“我对这面具有个大致的猜测,但仍有不确定之处。
我需要时间来验证,到时候再告诉你。
”他心里清楚,这类面具在历史上常用于巫师的仪式,那么国内历史上巫师最多的地方是哪里呢?尤其是能驾驭飞禽走兽的巫师?无疑是西南边境的云滇,那里不仅有巫师,还有精通巫蛊的高手。
陈晓雅曾提到,面具是她父亲寄给她的,这让林新推断她的父亲可能在云滇的虫谷兽林,但这只是初步设想,所以他无法保证其准确性,于是有了刚才的言论。
然而,陈晓雅对林新的说法持怀疑态度。
她凭女性直觉感到,眼前英俊少年似乎有所保留,似乎在敷衍她。
于是她又问:“听你的语气,你似乎已经了解这面具的来历了?”
林新点点头:“当然,毋庸置疑!”他本想低调,但拥有金手指的他实在无法低调。
看到林新淡然的表情,一旁的刘建民教授被他的镇定和言语逗笑了。
“古董中蕴含的信息太丰富了。
看似平常的物品,却承载着那段历史的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
虽然我们考古学家不算真正的古董专家,但也略知一二。
研究古董首先要从它的形态、材质入手,进而探究年代等诸多方面,这需要大量时间。
像你刚才那样仅凭表面一眼就知晓面具的来历,我还是第一次见,真是开了眼界。

听到刘建民教授的话,林新微微皱眉,他并不否认教授的说法,这也是古董专家和考古工作者的常规工作流程。
他对这些科研人员充满敬意,这也是他面对刘建民教授多次挑衅仍能保持冷静的原因。
然而,令林新没想到的是,刘建民教授再次向他发难。
正要开口时,他的忠实支持者孙亮抢先一步:“我说教授,你的那种古董研究流程是学术界的固定套路,虽然有效,但耗时费力,说到底已经过时了。
林公子鉴定古董的能力和速度在珍宝苑无人能及,从未失误过。
别说这小小面具,就算有特殊功能的神器......”
正当孙亮滔滔不绝之际,茅十一悄悄地碰了碰他,随即责备道:“亮子,你这样跟刘教授交谈可不行。
注意礼貌,刘教授是考古学家,科研人员,他的学识比你喝过的水还要深。
别口无遮拦,要懂得尊重。

茅十一的提醒让孙亮恍然大悟,他刚才有些忘乎所以,险些泄露不应说的秘密。
尽管神器在古董界已非秘密,但对于刘教授这样的考古学者来说,仍是未知。
他们的研究侧重于古董背后的历史与文化,角度不同。
若孙亮刚才透露了神器的秘密,人们的心理状态恐怕会随之改变。
因为神器的神奇力量太具诱惑,一旦激起贪婪,可能会引发难以预料的危险。
归根结底,必须掌控神器的存在,保持现状,任何打破平衡的尝试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孙亮领会了这一点,挠着头笑道:“好吧,我知道了。

这一切,陈晓雅和沉默寡言的吕献国教授都看在眼里,尤其是吕献国,年事已高,看透了茅十一和孙亮的言行。
但他选择保持沉默。
林新则将金色面具递给陈晓雅,说道:“别急,我需要时间验证。
等我们从楼兰古城回来,再告诉你关于这面具的秘密。

陈晓雅深深望了林新一眼,从他英俊的脸上读出了认真,于是点头接过面具,回应:“好的,我会等你告诉我。

林新点头,转向山洞,仔细观察后说:“你说过,定位显示你父亲最后在这里出现,既然如此,我们有必要进去查看。

陈晓雅同意地点点头:“没错,我父亲最后的位置就在这里。
我来这儿就是为了探究,想看看里面究竟隐藏着什么。

既然已经来到这里,无论如何都应深入探索。
于是,众人开始准备,陆续进入黑暗的山洞。
山洞内空间深远,行进了近半小时,前方道路分叉为两条。
面对岔路,众人开始讨论。
这两条岔路显然经过修整。
不论如何讨论,茅十一和孙亮始终紧随林新左右,而林新对选择哪条路线并无执着,真正需要决策的是陈晓雅和吕献国教授。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陈晓雅和吕献国教授决定走向右边的岔道。
林新、茅十一、孙亮和陈晓雅等人沿着这条路走了大约二十分钟后,孙亮拉紧了衣领,开口道:“林兄,你们有没有觉得越往里走,温度就越低?我怎么觉得越来越冷,像是寒气透骨似的。

沈天心听到孙亮的话,嫣然一笑:“亮哥,你忘了我们在哪儿了吗?这里是终年积雪的迷雾山脉,当然冷得很正常。

孙亮闻言摇头,回应道:“天心妹妹,我知道这是迷雾山脉,但在进洞前,甚至在山顶扎营都没觉得冷。
但自从进了这个洞穴,尤其是选了这条岔路,越走越深,我才感到越来越冷,你没察觉吗?”
沈天心听完,也摇头道:“没有啊!我没觉得特别冷。

茅十一闻言皱眉,他对孙亮的了解犹如掌上观纹,他们是青梅竹马的好兄弟,对彼此的细微变化都一清二楚。
因此,他感到事有蹊跷,对林新说道:“林公子,亮子看似粗犷结实,实则体质虚弱,对温度变化特别敏感。
他说越走越冷,那就说明气温在我们不知不觉间确实降低了。

李建听到茅十一的话,疑惑道:“咦?是吗?但我们没感觉到温度变化呀。

茅十一瞥了李建一眼,解释道:“我们的身体状况正常,而且一直在行走,加上已走了将近半小时,不仅不冷,我想你们应该和我一样,身体还在微微发热吧?”
李建闻言微微一怔,看向身边的张鹏,笑着点头:“没错,再走二十分钟,额头恐怕就有汗了。

林新听到他们的对话,回头望了一眼,疑惑地说道:“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我们似乎正在下坡,我有种这样的直觉。

茅十一听了,转头审视身后的路和前方的路,然后惊讶地说:“林公子说得对,我们现在确实是在下坡,只是坡度不太明显。
如果不仔细观察,加上两侧设施和周围环境的干扰,我们会以为自己一直在走平路。

当孙亮听见茅十一的言论,他也惊异地扫视周围环境和两侧的设施,随后同样回望了来时的路。
经过一番对比,他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向下行进,若非林公子你们提醒,还真不易察觉。
我们这样不停地下行已有二十分钟左右了吧?”
茅十一点头确认,“没错,按我们的速度和时间推算,估计已经下降了大约两百米的深度。

孙亮听后,满面诧异,“那岂不是说,我们快接近这座迷雾山峰的核心地带了?”
陈晓雅、吕献国和刘建民教授三人环顾四周,但他们脸上并未显出惊奇。
陈晓雅思考片刻,说道:“就算如此,又有何妨?难道下面的环境会更恶劣?”
林新审视着四周的石壁,对陈晓雅说:“确实,单凭肉眼可能看不出什么,但你可以试着用手触摸一下。

陈晓雅大步走到岩壁前,见墙壁并无异常,便伸出手去触碰。
冰冷,不,是极寒!石壁光滑且寒冷刺骨。
她顿时明白过来,瞪大了眼睛,“这……岩壁表面全是冰!?”
林新点点头:“没错,肉眼直视可能看不到什么,但实际上,随着深入,温度下降,湿冷的环境让水汽凝结成冰覆盖在上面,而且很厚,由于冰层透明,不仔细看根本察觉不到。

吕献国和刘建民教授原本平静,听完林新的解释,立刻感到不对劲。
他们走到岩壁前,看着那晶莹的表面,如果不仔细观察,根本无法看出那是冰层。
他们轻轻触摸,冰冷透骨,然后握拳轻敲,发出沉闷的回响……
这冰层至少有二十厘米厚……难道在这不知不觉间,内部的温度已经如此寒冷?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