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明仙师:我赐皇明五百年 > 第55章 最后一堂实践观察课:亡于崇祯(求追

我的书架

第55章 最后一堂实践观察课:亡于崇祯(求追

『如果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第55章最后一堂实践观察课:亡于崇祯(求追读!求月票!)
财政?!
众人看着这宣纸上的两字,顷刻间陷入了沉思。
皇帝这个岗位,素质与技能要求实际很单一。
从始至终研究的学问都只有一门,那就是帝王术,而从出生到驾崩练习的生存技能也很单一,那便是驭人之道。
因为在皇帝看来,他不需要懂下面的业务,他只要会用人即可。
可实际上,若是不能勘破事情的本质,极容易被忽悠,作为这个国家的最高决策者,一个不慎,就会将国家这艘巨轮开入深渊,后世掌舵者再想回头,难度堪比炼狱。
“老朱,我来问你。”
“昨天我与你们几个所讲的宗室封爵制度,核心点在哪里?”
季伯鹰看向老朱,点拨式开口。
“核心是钱!”
老朱刚张开口想回答,小朱四已然抢答成功。
“很好。”
获得来自于仙师的肯定,还不等小朱四得意,老朱的凶光一撇,令他心神惧颤。
老爹的风头也敢抢?!
随后,季伯鹰目光看向老朱棣。
“丙一。”
老朱棣顿了顿,这才反应过来,「丙一」指的是自己。
“为什么你第三次北征,群臣皆是反对?”
老朱棣偏头看了眼永乐大胖。
“没钱。”
永乐大胖缩了缩脖子,假装什么也不知道。
“丁一。”
接着季伯鹰望向洪熙大胖。
“哎,丁一在。”
洪熙大胖显然很是上道,对于自己的学号已经逐步接受。
“伱所说的民心丧失,民心为何丧失?”
“在于食不果腹,在于民不聊生,而这一切都源于朝廷赋税剥削,且不管贪官污吏这一层因素在,朝廷为何加赋?”
旁边的洪熙小朱(朱瞻基)应声开口。
“没钱。”
开疆扩土要钱,发展民生要钱,盛世大典要钱,大到王朝运转,小到草民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钱’。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对于一个王朝来说,亦是如此。”
“大明亡于崇祯,亡国原因虽多,但其中核心缘由之一,便是朝廷无银,赤字千里。”
后世有许多关于崇祯小金库的传言,这种编排野史听听就好,不可信。
一个十七年换了十七个首辅,最后临死前连老婆孩子都能亲手砍了的疯批,怎么可能守着小金库等死。
关于这个金库,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这小金库是瞎编的,为了黑崇祯而黑,压根不存在这玩意。
另一种则是说这金库是万历埋在紫禁城地下的,连崇祯自个都不知道紫禁城里还有这小金库的存在。
‘亡于崇祯。’
这四个字,落入众人耳中,不亚于雷霆轰顶。
如老朱、老朱棣这几个在职皇帝,都是听得火冒三丈,恨不得当即立刻飞到崇祯朝去。
季伯鹰站在三尺讲台之上,负手于身后,换了身皮,颇有几分仙人风范。
众人的表情,他自然收入眼底。
唯有做了老师,才知道学生在讲台下的小动作是多么的自欺欺人。
“不必愤怒,至少不需要现在愤怒。”
“实践观察课的最后一课就是前往崇祯朝,届时你们有什么想说的、想做的,尽可以找崇祯帝本人商量。”
老朱闻言,哼了一声,一巴掌拍在太师椅扶手上。
“待咱去了崇祯朝,定要将这亡国的不肖子孙给抽上七八百鞭子。”
“对,抽他!”
“皇爷爷说的对!”
“…………”
虽然其他人也跃跃欲试的很想打,但有老朱在,届时执行家法自然要由这位老祖宗说了算。
“好了,安静。”
季伯鹰淡淡开口。
“认真听,继续回到我们的主题。”
“一个王朝的覆灭,归根结底的原因有很多。”
“秦、汉、晋、唐、宋。”
“但是不论这些大一统王朝最终覆灭的导火索是什么,其中主要因素都绝对绕不过一点,那就是王朝末年的国家财政崩溃。”
“正所谓,兴于财盛,亡于财衰。”
季伯鹰扫过众人。
“我来问你们,秦何以强大,又何以败亡?”
片刻沉默之后,朱标率先开了口。
“秦盛于商君之法,亡于苛政苦役。”
这个答案,其他皇帝储君们都是认可的点了点头,不仅是因为朱标洪武老二的身份,而是确实答的没毛病,因为书本上就是这样教的。
季伯鹰压了压手,示意朱标坐下。
“太表面了。”
“所谓商君变法,核心在于三点。”
“一、扩大税基,以‘废井田,开阡陌’的土地私有制来激发百姓种地积极性,增加粮食产量;”
二、打击贵族,以军爵制快速瓦解旧贵族,向百姓直接征税,防止税收被贵族截留,这是商鞅变法成功的最重要原因;
三、实施国营政策,国家控制自然资源和物资买卖,赚取高额收益。
如此变法之后,税收源源不断地送往国库,十年时间秦之财政收入增加二十倍,秦这才有了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本钱。”
说完,季伯鹰扫了眼老朱等人,都是眼神一亮,哪怕是宣德朱瞻基都精神起来了,他们还从未听过从财政角度来剖析秦王朝,这等深层次的解析。
“而秦之败。”
“秦灭六国,用的是以战养战的财政国略,每一次大规模军事打击,都是倾国财力的投入,通过对占领地征税和掠夺官府财富,维持帝国财政平衡,保证军队后勤。”
“而灭六国之后,又继而先后发动五十万大军,耗时五年平定南越,又以三十万大军北逐匈奴,收付河套。”
“到了这里,问题就来了。”
问题?
皇帝们都是皱起了眉头,这有什么问题?
对于秦皇的武略,哪怕是老朱棣这等为大明开疆扩土翻了倍的一代雄主都自愧弗如。
“南越、河套与六国之富庶不同,能用来纳税的人口与土地太少,根本弥补不了战争支出,也就无法保证财政平衡,再加上一统天下后国内官僚数量短时间骤增以及数百万的劳工苦役,财政就此开始失衡,而一旦失衡,自然而然的就走上了加税这条道路,单单农业税很快就加到了恐怖的七成,天下苦秦久矣,官逼民反,税基越来越低,恶性循环之下,财政失衡越来越严重,最终帝国轰然倒塌。”
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
这就像一家正在快速扩张的公司,看似赚很多,但实际上赚的转手就花出去,突然资金链断裂,那唯一剩下的就是去银行贷款,而当贷款贷到银行看见你都关门放狗的时候,也就到了该倒闭的时候了。
老朱等人,听得心惊肉颤。
季伯鹰望着诸位天子储君的惊讶之色,嘴角微扬。
“所以。”
“这一堂课我要教你们的,只有两个字。”
抬手拿起怜香呈上的斗笔,在这「财政」后面又写下了两个字。
「搞钱」。
二字一出,诸位皇帝的眼神都亮了。
并不只是普通人喜欢钱,皇帝更喜欢。
于老朱而言,有了钱才能快速恢复国力。
对朱棣来说,有了钱才能继续北伐,彻底干死蒙古鞑子。
至于朱高炽和朱瞻基,有了钱才能稳定国家,将民生推上巅峰。
“兄长。”
“咱有一事不解。”
老朱皱起了眉头,罕见的打断了季伯鹰。
“你说。”
季伯鹰看向老朱。
“搞钱在咱看来很简单啊,多印一点宝钞就好了,钱嘛,不就是纸嘛,印多少还不是咱说了算。”
哥哥们,看到你们的吐槽了。
唉,不能这样啊,你想,大神们写一个拍蚊子的情节都得铺垫几十张几万字,咱比他实诚多了啊,而且这不是水,咱这本书的主线就是循序推进的,我明白哥哥们急切的心,但是写书得一步一步来啊,你们也不想这本书的线七零八乱吧。
每天看看书,喝喝茶,不急不躁,哥哥们想看的都会有的。
再就是,咱从没一更过啊,咱最低都是二更,上架后更是要爆更的!
哥哥们,千万不要弃书,看到这两个字,玻璃心的我哇的一声就哭出来了。
求月票啊………!

sitemap